鎮殿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黑虎將軍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宋江陣
廟內橫樑彩繪
重建沿革
廟旁 黃氏祖祠
鎮殿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黑虎將軍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宋江陣
廟內橫樑彩繪
重建沿革
廟旁 黃氏祖祠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8站 加蚋仔廣照宮
廣照宮主祀飛天大聖『張聖者』曾官拜縣衙主簿,當時『吳眞人』
(保生大帝)以神醫濟世,張聖者深受眞人感化,遂棄官隨從。
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前後,原籍泉州府同安縣蘇營社地方
先賢由"皇度庵 龍泉古地"刈火恭請飛天大聖分靈渡台定居於台北
加蚋地區,由庄民輪流奉祀之,台灣光復後加蚋庄居民前輩,感及無
固定之處供奉飛天大聖等神明,遂於民國36年提倡籌建廟宇,經年餘
籌備,加蚋庄前輩二十三名為發起人,於民國37年擇地募捐動土興建
取名『廣照宫』,於民國38年完成神房先行入廟安座,後續工程逐步
募捐裝飾增建廂房等,至民國49年大功告成,民國86年臨時董監事聯
席會決議通過重建並成立重建委員會,於民國89年農曆四月初三曰
動土興建,民國92年底竣工,並擇於民國93年農曆二月初二日吉時入
火安座。
105/9/14訪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長泰街54號
飛天大聖(張聖者)
鎮殿 飛天大聖
龍邊供奉:文昌帝君 虎邊供奉:玄壇元帥
二樓凌霄寶殿供奉: 玉皇上帝 三官大帝 天上聖母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歷史淵源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7站 太子廟明直宮
太子廟明直宮主祀中壇元帥,保生大帝.太乙真人。明永曆年,據傳有
部分庄民看見一塊木頭隨著鯽魚潭水(今大灣大排)自南向北逆流,木
頭上方又有千萬隻蚱蜢跟隨漂流,庄民待木頭擱淺停留後,前往查看,
木頭約有七寸長及七個目孔,蚱蜢仍然停留於木頭上方不飛走,突然間
有一位庄民口中喃喃自語:『吾太子公遵旨救世庇佑庄民,希望庄民能
建廟奉祀』,庄民商議遵照神意,陳姓先祖獻地鳩資,就在長興里(今太
子廟)現址建廟,並將此木頭彫成七寸金尊奉祀,從此以後香火鼎盛,保
國佑民,故本廟庄名稱為『太子廟』。
嘉慶三年(西元:1798年),由信徒捐金重建,道光十二年(西元:1832年),
郭定.許淵等十餘人商議醵資修建,翌年竣工,更廟名為『明直宮』。
同治五年(西元:1868年)重修,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重修並舉行建
醮,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重修並舉行慶成五朝王醮,民國57年拆除舊
廟重建至民國63年竣工,現廟為民國84年重建。
105/9/1訪
台南市仁德區太子路354號
主祀: 太乙真人 中壇元帥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鎮殿 中壇元帥
鎮殿 保生大帝
鎮殿 太乙真人
龍邊供奉:註生娘娘 虎邊供奉:福德正神
廟頂太子爺銅塑像,高二丈七尺八寸,重量十二公噸。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5站 獅甲廣濟宮
戲獅甲廣濟宮保生大帝啟源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1年)本庄董
家祖先於遷居渡台時,為求水陸平安而隨身恭奉,來台定居本庄後
為董家專奉朝拜,此時保生大帝為軟身金身,由於高雄地區當時未
開發,仍屬蠻荒漁港之地,其瘴毒百害危及百姓苦不堪言,醫藥落
後缺乏,百姓每遇病疾,苦無相應之策,莫不呼天求地,際逢董家保
生大帝神威顯赫.藥方濟世,拯救萬民百姓遠離瘴疾之苦,此後董
家祖先為使神恩廣庇萬民,於清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獻地五
分餘,再由本庄弟子眾力以茅竹搭建,並取廣道濟世之意,始名為
『廣濟宮』,而保生大帝金身亦改以木製雕刻形象供民參仰,道光
二十年(西元:1840年)眾信徒為感神恩庇祐,再次眾力改建為磚造
廟宇,並於光緒十五年(西元:1889年)重修,此時本庄董.張.周.陳
等族所奉祀之中壇元帥.池府千歲一併列入廣濟宮奉祀,為配合都
市計畫,於民國五十七年時因位適處於中山路開挖之樞,迫使本宮
拆除重建為現今二樓規模之宮殿式廟宇。並配合政令,將~
『戲獅甲廣濟宮』正名為『財團法人高雄市廣濟宮』,民國八十四
年本宮董.監事遵照神祇站筊指示,配合地方信仰於本宮二樓增設
凌霄寶殿至民國八十八年至此大成。
105/7/28訪。
地址:高雄市前鎮區中山二路217號
池府千歲 保生大帝 中壇元帥
鎮殿 保生大帝
鎮殿 中壇元帥
鎮殿 池府千歲
古文物-清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舊廟三界公爐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龍樹尊王(松樹公)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二樓 凌霄寶殿
王天君 趙天君
玉皇上帝
龍邊供奉:北斗星君 虎邊供奉:南斗星君
二樓 慈航殿 供奉:觀音佛祖 天上聖母
二樓 太歲殿
沿革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4站 苓雅寮鼓山亭
鼓山亭歷史淵遠自清乾隆年間時住民本著"敬天法祖"之傳統精神,虔誠
奉祀保生大帝神尊,有感神威顯赫聖地昭彰,信眾合力立廟於苓雅寮西端
以便膜拜祈福,清乾隆三十三年(西元:1768年)立"大德参天"匾,可引為證
,迨於日治時期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二月高雄港擴港,本廟位於今第十
五號碼頭之上,必須另遷地址建廟,遂由當時"罹災求助金"價購本廟廟地,
於昭和八年六月遷建於現址,同年八月擇吉興工,至昭和十年季春完竣入
火安座登龕,民國50年重修,民國97年重修落成。
105/7/28訪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苓雅二路132號
由白礁慈濟祖宮迎回之 軟身保生大帝
開基 保生大帝(吳真人)
鎮殿 保生大帝 (吳真人)
鎮殿 天醫真人 (孫真人)
鎮殿 感天大帝 (許真人)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供奉:五營將軍
文昌殿 供奉:五文昌
財神殿 供奉:五路財神
註生娘娘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6站 蚶西港開仙真宮
西元一六四六年青礁海滄吳厝先人欲渡海來台,奉請隨船之三尊保生大帝
神像一同由『布袋嘴』北邊『冬港』海岸登陸,後先向北駐居在今基隆,直
到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開台聖王攻台時紅兵敗戰北退.民不聊生,
先人因南安之故南下帶一尊軟身保生大帝欲從今"安平"登帆回青礁祖宮,怎
奈聖王封水路不得而回,在今北門路山坡上搭茅而奉。
本庄未建廟前神尊均由爐主輪流奉祀,直到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住民有
志建廟,遂發起集資建廟,於現今廟西大路西邊,宮名為『開仙宮』,其後在
乾隆與道光年間各有修繕,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907年)日人開闢道路,廟宇
遭其衝,於是居民發起遷徙現址重建,到民國三十年,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迫
拆本廟,改為公厝才得以保留,至光復後庄民遂發起修復原有之廟角,並刷新
廟貌,後因大帝神威顯赫庄民信仰虔誠,發起重建廟宇事宜,承四方信徒踴躍
捐款,乃於民國64年竣工改名『保安宮』,民國76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民國90
年農曆二月十四奉保生大帝降駕指示改回原名『開仙真宮』。
105/7/27訪
地址:台南市西港區劉厝里蚶西港29號
開基 保生大帝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3站 左營慈濟宮
慈濟宮俗稱"老祖廟",相傳乃明鄭元帥劉國軒,祀奉在戰艦上之
保護神,鄭氏據臺後,奉祀於左營萬丹港南岸(現今內惟桃子園)
西元:1680年鄭經入臺,天行疫癘,將士們損失過半,遂飛船回閩
,於青礁祖廟迎回十尊保生大帝聖像,原本的保生大帝化後入神
其中,分祀於安平鎮和萬年縣的十角落,翌年大疫竟息,據康熙
五十八年(西元:1719年)鳳山縣志記載,慈濟宮建廟位於興隆莊
北,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重修鳳山縣志記載,建慈濟宮
在縣署前大街,道光五年(西元:1825年)鳳山舊城完工,總兵陳
瓊號召城內士紳重新整修慈濟宮,日治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
年)建左營軍港,舊城徵為要塞,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被迫遷
出,暫安奉於在內惟鎮安宮,後遷新莊黃宅,再遷埤子頭陳宅,
民國三十九年轉購於埤子頭西巷九號,迎回大帝金身建宮奉祀。
民國四十八年於現在位址蓮潭路九號,左營地方仕紳集資重建
城邑慈濟宮,並且成立龍虎社修善堂扶鸞濟世,民國六十三年奉
保生大帝旨,興建慈濟宮龍虎塔於蓮潭畔,名聞於世,遂成為觀光
.宗教勝地,民國八十九年再奉保生大帝旨,重建慈濟宮並整修龍
虎塔,於民國九十三年四月十六日破土重建,至民國九十七年四月
初一日入火安座大吉。
105/7/28訪。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9號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龍邊供奉:朱府千歲 註生娘娘
虎邊供奉:曹府千歲 福德正神
廟內彩繪及石雕
沿革
龍虎塔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2站 港仔尾福安宮
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西元:1662年)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後,其部將鄭綢移
入居住,傳嗣元昇.元偉.元霸等,不久其部屬陳园亦移入並傳嗣陳沖,當時地廣人
稀,僅住兩姓,西海岸有港路經過本庄北至領寄東,有唐山沿海之船隻來往通商,
當時有港,南有港口,本庄在港口之北尾端,故號名『港仔尾』,爾後他姓漸入居住
,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由本庄戴讚.鄭欽.林丁標等前輩共同努力下,簡建竹造
三間,恭雕保生大帝為主神,並李府千歲.中壇元帥.田都元帥.註生娘娘等神像供奉
,號名『公厝』,廟地由本庄鄭綢前輩後裔捐獻,民國十二年本庄林茂藏.鄭老得等
前輩發動興建磚造廟宇,號名『福安宮』。
民國五十四年由第三屆管委會主委鄭茂松及常委李新枝村長努力下協助發動興建
廟宇,民國八十五年再次重建,並於民國八十六年十月竣工。
105/7/6訪
地址:台南市安定區港尾里74號
鎮殿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
李府千歲
中壇元帥
龍邊供奉:田都元帥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田都元帥
註生娘娘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1站 鳳山北辰宮
清朝時代醫學不發達,居民多務農為主,某年發生瘟疫,人丁不安,趙府山宗奉祀
巫府千歲.保生大帝堂示檀司降取藥救世,祈求上蒼憐憫瘟疫解消,家家平安,嗣
後村中善信人士感念聖恩,將趙家奉祀為全庄公佛,即組織"大道公會",每年農曆
三月十五日和"王爺公會"每年六月十八日誕辰,各戶當年出丁者貢獻丁龜,謝神慶
祝二神保護本庄,台灣光復,被日軍徵往南洋本庄弟子,均平安返鄉,全庄為感念神
恩,於是庄民在庄中設鸞堂『號日養生』,闡化迷民,棄惡從善,因諸生虔誠受教,
乃鳩資庀材,暫設歐其對先生公廳後面,經過一年餘,於民國五十二年召開信徒大
會,經請示王爺擇地,於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動土興建,同時儒門啟新社養生堂亦歐家
公廳一併遷入,民國七十年兩邊廂房興建完成,民國七十三年舉行五朝祈安清醮。
105/7/5訪
高雄市鳳山區北辰街1號
保生大帝
巫府千歲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廟旁邊:養生堂
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20站 林內大安宮
吾等先民定居本庄,為祈求工作順利閤家平安,特自大樹姑婆寮分香保生大帝
供奉為守護神,初起戶數無幾,並無堂廟可供奉諸神尊膜拜之所,而已茭杯決
定信徒請回家中奉拜,光復後,當時之『國語講習所』改為公厝,才將諸神尊
迎回公厝,自此始有固定奉拜場地。
後因公厝簡陋又庄內.庄外信徒日眾,村中長者陳界先生提倡建廟之議,並獲
謝清心.陳進丁.楊青木諸長者及信眾等鼎力支持,逐於民國五十二年歲次癸
卯年八月價購土地四厘,並承黃庚申先生慨捐九六點八坪,楊火先生捐獻六坪
土地後開始籌建,承蒙眾善男信女虔誠同心協力,終於在民國六十一年歲次壬
子年三月竣工落成,宮號為『林內大安宮』,為祈求宮廟香火鼎盛,閤家平安,
於民國六十六年歲次丁已年十月完成五朝祈安清醮。
舊廟幾經三十載寒暑,牆壁已呈龜裂,屋頂遇雨即漏,殿內彩繪處處剝落,在有
礙觀瞻及維護神尊之尊嚴考量下,經信徒大決議予以重建,民國八十七年拆除
舊廟重建,歷時二年並於民國八十九年歲次庚辰年三月十二日竣工落成安座。
105/7/5訪。
地址:高雄市鳥松區大華里山腳路222號
中壇元帥(副) 保生三大帝(副) 保生大帝(副) 保生二大帝(副)
溫府千歲(令) 保生大帝(令) 保生大帝(令) 天上聖母(令)
開基 保生三大帝 開基 保生大帝 開基 保生二大帝
原舊廟 鎮殿 保生大帝
鎮殿 保生大帝
鎮殿 保生二大帝
鎮殿 保生三大帝
龍邊供奉:福德正神 虎邊供奉:註生娘娘
廟內 龍虎邊彩繪
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