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保生大帝廟宇 第25站 嘉義仁武宮
仁武宮正式建廟年代,茲據諸羅縣志,卷十二,福建志,卷二十八寺廟壇廟篇記載:『保生大帝廟
,在縣治西門外,康熙四十年耆民募建,祀真君也』。
據傳係明永曆三十一年(西元:1677年),鄭成功復台後第十六年,漳泉二州先民,大舉移居入台灣
住墾各地。是時當地先民由其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祖廟慈濟祖宮恭請保生大帝神像
,入奉於舊時天興州治西門外,當初建一小祠安奉神位。是時草萊未闢,瘴氣未除,遍地瘟疫,住民
致疾病死亡者,不知凡幾,大帝體恤蒼生之念,大顯神通,顯化救世,澤廣蒸黎,凡民虔誠參拜求醫者
,莫不藥到病除,因而香火鼎盛,成為萬民崇仰之堡壘。嗣後諸善信等,感沐神恩浩大,即首倡建廟
之議,由耆民募捐,鳩集眾資,於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完成建廟,雍正十二年略加整修粉飾,
乾隆三十二年(西元:1767年),諸羅知縣張啟受.縉紳翁雲寬等倡議重建,嘉慶十七年擴建前殿,嘉
慶二十三年,太子太保閩浙水提督王得祿獻贈匾一面.神像一尊.印亭一座,迨至道光十五年初次重
修,咸豐九年二次重修,嗣於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兩次大地震毀損,且遭市區重整,前殿拆
除闢為道路,旋經邑紳蔡耀庭發起募建,爰以原地略為後退連接基地,於民國九年改建正殿,民國十
六年再建前殿。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翌年,嘉義市長日人川添修平,為推動皇民化,廢廟除神,
迫令全市六十三間寺廟所有廟產被歸入財團法人濟美會,神像分道教神集奉至城隍廟,廟產被日人
伴八郎收買,開設南和商行,惜廟內所有歷史文物全部遺失,幸神尊安奉於城隍廟安然無恙。民國
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本境有志士紳集資購回產權,民國三十六年迎回聖駕安座供奉,後經數十年未
再重修,因廟貌頹廢不堪,經境內善信人士集議,籌組成立修建委員會,並推選楊松山為主任委員,
主持修建事宜,承地方士紳及十方信徒之踴躍捐助得於民國五十年依舊址動土興工,重修前殿廟
壁及廟頂,並新建拜殿,至民國五十一年九月六日告竣,舉行入火安座。
民國七十四年增建後殿為三層建築,並於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舉行安座大典。民國八十七年
公告為嘉義市市定古蹟。
105/2/23
地址:嘉義市北榮街54號
- Mar 24 Thu 2016 23:16
嘉義仁武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