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陸地區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歷代名中醫雕像

1-1.jpg

吳尚先 (1806-1866年),名樽,字杖仙,又名安業,師機,
浙江錢塘人,為清代外治大師。所著《理瀹駢文》,是
中國最早記錄外治法的專著,包括藥帖、溫熱 、水療
、 蠟療等等。

1-2.jpg

王清任 (1768-1831年),字勸臣,河北玉田人,清代醫家。
所著《醫林改錯》是繼宋代《洗冤錄》以來又一部以實
體解剖繪製人體臟腑圖型的書。

1-3.jpg

葉天士 (1667-1746年),葉桂,字天士,號香岩,又號:上律老人
,江蘇吳縣人,清代傑出醫學家。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
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著有《溫熱論》論為瘟病是"濕
邪上受,內入於肺",是瘟病學奠基人之一。

1-4.jpg

吳有性 (1587-1657年),字又可,江蘇蘇州人,明代清初傳染
病學家。著有《瘟疫論》二卷,次提出"癘氣"是以"口鼻傳
入體內",一種癘氣只與"一種疫病"有關。

1-5.jpg

王肯堂 (1549-1613年),字宇泰,號念西居士,江蘇金壇人,
明代醫學家。所著《證治準繩》與李時珍《本草綱目》
同為明代醫藥兩大名作。

1-6.jpg

張景嶽 (1563-1640年),名介賓,字惠卿,號景樂,別號:通一子,
浙江紹興人,明代醫學家。著有《類經》,論為"醫易(經)同源"
,是首位研究與《易經》關係的人。

1-7.jpg

李時珍 (1518-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明代醫藥學家。
歷時27年,撰寫藥物學巨作《本草綱目》52卷,在動植物
分類學等方面成就突出,對其他有關學科也做出貢獻。
達爾文稱讚其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1-8.jpg

朱震亨 (1281-1358年),字彥修,號丹溪,浙江義鳥人,
金元四大家之一。論為人常"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故
應滋陰降火,稱"養陰派"。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
著名的醫學家。

2-1.jpg

李 杲 (1180-1251年),字明之,號東坦老人,元代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用藥不拘於方,主
張"人以胃氣為體",是"補土派"創始人。

2-2.jpg

宋 慈 (1186-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醫學家,多司刑獄之職,
論為檢驗乃關係案件"死生出入","幽枉曲坤"的大事,對於獄
案皆"就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1247年總結前法醫經驗及本人四任法官心得,寫成世界上最早
的法醫文著《洗冤集錄》。

2-3.jpg

劉完素 (1120-1200年),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
(今河北河間)人,故又稱:劉河間,金元四大家代表人物
。看病重五運六氣,強調火熱治病,用藥多主寒涼,人稱
"寒涼派"。

2-4.jpg

張子和 (1151-1231年),名從正,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
(今河南蘭考縣)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的開山。強調
病因多為外邪傷正,疾病分風、寒、暑、濕、燥、火六門。
主張怯邪以扶正,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
著有《儒門事親》15卷、《三復指迷》、《張氏經驗方》等。

2-5.jpg

錢 乙 (1032-1113年),字仲陽,宋代著名兒科專家,被稱為
"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其《小兒藥證直訣》是我國
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兒童辨證施
製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一門學科。

2-6.jpg

劉禹錫 (772-842年),字夢得,唐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及
醫學家,對醫學頗有研究。治病用藥,講求時效,布固守古法
,提出"彌病於將然之先,而以攻治為後",的遇防思想。
治病善用單方、驗方,並重視收集整理民間醫藥經驗。

2-7.jpg

宇陀寧瑪.元丹貢布 (708-833年),曾先後三次求學天竺,返回
吐蕃後,行醫授徒,成績卓著。四十五歲時,以早期吐蕃醫學為
基礎,吸收漢地、天竺及各方醫學,撰成醫學巨著《四部醫典》
。被藏族人民尊稱為"醫聖"和"藥王"。

2-8.jpg

王 冰 (710-805年),號啟玄子,又叫啟元子。篤好易老之學,
講求攝生,究心於醫學,尤嗜《皇帝內經》。歷時12年注成
《素問》24卷。對運氣學說額有研究,其理論見解為後世運
氣學說之本。對辨證論治理論亦有所發揮。

3-1.jpg

王 燾 (670-755年),唐岐州眉縣眉(今陜西眉縣)人,
任職於弘文館長達二十餘載,在此期間,博覽古代醫
學文獻數千卷。逐條採摘記錄,積累了大量資料。
著有《外台祕要》40卷,被歷代醫學稱為"世寶"。

3-2.jpg

鑒 真 (688-764年),俗姓淳于,唐代佛學大師。通曉醫學
,精通本草。將中國中藥鑒別、泡製、配方、收藏應用等
技術帶至日本,並傳授醫學,熱忱為患者治病,被稱為漢方
醫藥始祖,日本之神農。

3-3.jpg

張文仲 (約620-700年),武則天光宅元年(684)為侍御醫,
後至尚藥奉御。文仲通醫理,尤攻風與氣之研究。撰有
《隨身備急方》、三卷《法象論》一卷,
《小兒五疳二十四候論》一卷、《舊唐書.本傳》等。

3-4.jpg

崔知悌 (約615-685年),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唐代醫家好岐黃之術,擅長針灸,臨床診治,審病製方
頗多新意。其著述以《骨蒸病炙方》最為著名,被收
入《外台祕要》名為"炙骨蒸法圖",即世傳崔丞相炙法。

3-5.jpg

巢元方 (約550-630年),隨太醫博士,曾主編寫中國
第一部論述疾病因和症候的專書《諸病源候論》,
提出傳染病與氣候、傳染有關,是中國醫學發展史冊
中第一部系統化,科學化地詳細論述疾病發生原因、
症候表現及分類的巨著。

3-6.jpg

孫思邈 (581-682年),唐代著名醫學家,在醫療、藥物、
養生等方面頗有研究,被尊為"藥王",是婦科學的先驅。
所箸《千金方》收集大量醫方,系統總結唐代以前的醫
藥成就,強調醫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

3-7.jpg

許胤宗 (約536-626年),一作引宗,隋唐間醫學家。以醫術著名
,精通脈診,用藥靈活變通,不拘一法。診病問疾,重視切脈,
以探求病源,主張病藥相當,不宜雜藥亂投,唯須單用一味,
直攻病所。一生診脈用藥,獨具特色。

3-8.jpg

甄 權 (約541-643年),唐代名醫,一生行醫,活人眾多。擅長針灸,
兼通藥治,通頤養之術,主張飲食不必甘美。一生箸述頗多,撰有
《針方》,《脈絕賦》、《明堂人形圖》各一卷、
《針經鈔》三卷,《藥性論》四卷等。

4-1.jpg

葛 洪 (283-363年),字稚川,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
家,經曉醫學和藥物學其《抱朴子》論述了煉丹理論和方法,為原
始實驗化學提供了珍貴資料,《肘後備急方》三卷,收錄多種灸治
法,詳細論治內、外、五官等臨床各科危怠病症。

4-2.jpg

陶弘景 (456-536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南京)人。
為世醫出身,生活於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博物學家,對本草
學貢獻尤大,著有《本草經集注》,是我國本草學發展史上的一塊里
程碑。

4-3.jpg

皇甫謐 (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魏晉時著名的
醫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所編撰《皇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是我
國現存最早的系統針灸學專著,確立針灸學完整的理論體系,為針灸
學成為臨床獨立學科奠定基礎。

4-4.jpg

王叔和 (210-285年),名熙,漢末晉初高平(今山東濟寧,
一說山西高平)人。曾任太醫令,其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
要貢獻有二:一是整理編輯張仲景的《傷寒論》及
《金匱要略》,並重新編次成書,名為《金匱玉函經》;
二是撰寫中國醫學文獻中第一部專門講求脈法
的著作《脈經》。

4-5.jpg

華 陀 (約145-208年),字元化,東漢末醫學家。
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
發明"麻沸散",並用於腹部外科手術,是全世界全身
麻醉手術第一人。創造"五禽之戰"療法,
開創我國及世界上醫療保健體操的先例。

4-6.jpg

張仲景 (約150-219年),名機,東漢醫學家。博學多才,精通醫藥,
擅長針灸,被尊為"醫聖"。所箸《傷寒雜病論》首創"辯證論治"
原則,並保存大量行之有效方劑,是中醫學寶庫中最有價值的醫學
專著。

4-7.jpg

淳于意 (前215-156年),山東臨淄人,西漢初期著名醫學家,
曾任齊國的太倉長,故稱"倉公"。會五色診病,知人生死,著
有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醫案-《診籍》。

4-8.jpg

扁 鵲 (前407-301年),姓秦,名越人,戰國時醫學家,中國傳統
醫學之鼻祖。由於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被尊稱為"扁鵲"。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總結出望、聞、問、切四診法,擅長
望診和切診。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jpg

龍湫庵
龍湫庵座落於岐山東鳴嶺下龍湫坑畔,供奉保生大帝和張聖者 江仙官,
吳真人以醫濟世,深受民眾的敬仰,宋景佑三年(西元:1036年)五月初二
日,真人不幸墬崖謝世卒年五十八歲,在他羽化後,漳泉鄉支父老為他塑
像,敬奉為"醫靈真人"。1996年由屏東佳冬海埔萬壽宮捐資重建。

1.jpg

2.jpg

3.jpg

3-1.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醫靈真人 (保生大帝)

9.jpg

10.jpg

11.jpg

張聖者 江仙官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2.jpg

23.jpg

24.jpg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廈門美仁前社美仁宮

美仁宮位於廈門島尾頭山南麓今美仁前社,主祀保生大帝吳真人暨
天上聖母媽祖,始建明朝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原有兩落殿宇,尚
存明初大石香爐一個,長方石碑一塊,然近百年來累遭厄運,以致廟宇
蕩然神像移於民家,今逢盛世尊重民間信仰,乃得舊宮址所建樓房分
給兩間延續廟祀,善信捐資進行重新改造裝修,神明重塑金身,重修始
於2003年七月,竣工於同年十一月,擇吉於十一月五日舉行重修開光典
禮。
2017/4/16訪。
位置:廈門市嘉禾路美仁前社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保生大帝

8.jpg

9.jpg

10.jpg

11.jpg

正殿神龕

12.jpg

天上聖母

13.jpg

保生大帝

14.jpg

龍邊供奉:註生娘娘   虎邊供奉:關聖帝君

15.jpg

16.jpg

16-1.jpg

17.jpg

田都元帥-欣逢天上聖母聖誕前夕,戲班所供奉的田都元帥~

18.jpg

19.jpg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廈門文灶豪士宮

豪士宮原稱『真君廟』因旱災於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年),
塑助烈侯寶像,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華僑募款興建後殿,供奉
助烈侯,清光緒十一年華僑出資重修真君廟,大石柱上刊"豪士"嵌
頭聯『豪于志豪于氣欽哉乃神乃聖,士立功立言至矣大道大功』,
故真君廟又稱『豪士宮』,供奉主神保生大帝,解放後豪士宮長期
駐軍,1997年落實黨的政策,駐軍正式將豪士宮歸還,為弘揚佛教廟
宇永存眾善信樂捐翻建,大和尚釋安景師為豪士宮擇名『佛光寺』
釋開正師兼管理,正殿供奉西方佛聖,後殿供奉保生大帝.助烈侯。
2017/4/16訪。
位置:廈門市文屏路1號

2.jpg

3.jpg

前殿供奉:西方佛祖

4.jpg

後殿供奉:保生大帝 天上聖母

5.jpg

保生大帝

6.jpg

助烈侯

6-1.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廈門埭頭慈濟宮

埭頭慈濟宮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西元:1172年),從白礁慈濟宮分出
,奉祀海峽醫神保生大帝.海峽女神天上聖母林默和元帥伯三尊,在埭
頭村人任兵部尚書吳玠於孝宗乾道八年三月初四,鼓謀倡議並率村捐
資等籌建宮廟,同年七月村人吳磷任翰林大學士繼而協助等籌建隸頭
慈濟宮,宮前臨海灘,左右兩側有雙石塔,鎮海護穴彼為壯觀,民國初期
民眾雖然重修添建宮廟仍未完善,至六十年代間神像被毀宮廟冷落,但
信奉保生大帝 天上聖母等民眾始終不絕,待風波過後約1978年起先後
陸續重新自願捐資塑造三尊神像,建戲臺一座造輦轎三頂翻修宮廟並種
植榕樹兩株及建碑亭一座,至1992年連續建二層樓房二座和小店面,宮
裡精美藝術裝修金碧輝煌。
2017/4/16訪
位置:廈門市思明區廈禾路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中壇元帥

7.jpg

保生大帝

8.jpg

9.jpg

虎爺

10.jpg

保生大帝

11.jpg

12.jpg

13.jpg

天上聖母

14.jpg

龍邊供奉:註生娘娘   虎邊供奉:閻羅天子

15.jpg

16.jpg

兩側壁面:三十六官將 千里眼 順風耳 壁畫

17.jpg

18.jpg

執事牌

19.jpg

虎牌-捐款萬元以虎牌告示

20.jpg

碑亭

21.jpg

重建碑

22.jpg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廈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景區

中醫長廊建於2007年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
貫穿整個慈濟祖宮景區中軸線,由811個階梯組成
立有吳真人等33尊歷代名中醫雕像
保生大帝雕像 高19.8米 
中國著名雕塑家製作,2007年4月完成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大道真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